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足球:俱乐部经营危机下的成本思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4 18:01:5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河北足球俱乐部传来危机的消息,震动了整个中国足球界。河北队的情况,在联赛不是个例。俱乐部经营困难在联赛中,已经是普遍现象。尤其在一些投入较大的俱乐部,情况更为突出。俱乐部是联赛的根本,要是一个联赛中多数俱乐部出现问题,对于联赛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那么这些俱乐部为什么会出现经营困难,破解之道在于何处呢?

  出现经营问题比较大的,与大家设想的不一样,主要以大俱乐部为主。那么是俱乐部经营困难,是足球大环境的问题为主要原因,还是自身经营策略为主要原因,这就需要大家思考了。

  一直以来,中国足球界的几家大俱乐部是联赛主打的招牌。这些俱乐部的强大,并不在于培养出了多少优秀的队员。而在于能够以巨额资金购入球员,组成一个超级阵容。甚至于,在国际转会市场可以与国际知名的俱乐部争夺球员,并屡屡成功。

  以中国联赛的吸引力,引进国际一流球员,这些俱乐部策略很简单,就是用钱砸。国际一流球员的引进,迅速提升了球队的竞争力,也扩大了俱乐部的影响力。

  可是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种人员引进在俱乐部的经营成本上会形成多大的压力。几乎所有的中国足球俱乐部都表示自己不赚钱。不论是大俱乐部,还是小俱乐部。那么在不赚钱的情况下,人员投入巨大,一定会引发俱乐部的经营危机。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俱乐部不是看不见,足球界的人士也不是看不见。可是很遗憾,在经营危机爆发之前,似乎没有人关注这一点。

  世预赛的连败,让国人清楚了中国足球在亚洲范围内的真正地位。如果我们看看亚洲足球强国的联赛,是否也如同中国一样投入巨额资金引进外援。

  如果别人没有这么做,整个国家的足球实力仍然领先于我们,那么我们是否也有必要投入如此巨额的资金引进外援。相对于我们,日韩联赛没有巨额资金,没有世界级的外援,可是它们在不断地向国家队输送足球人才。这些人,在与我们的比赛中显示出的实力,告诉我们,它们的联赛是成功的,也是健康的。

  我们引进强大的外援,可以增加联赛的精彩程度,也可以增加俱乐部的影响力。但它会让我们的联赛经济形势更加恶化,挤占了青少年球员的培养投入。利弊之间,如何取舍,看现在的情况,已经不言自明。

  虽然中国足协也制定出台了一些青少年球员的保护政策。可是,最后的效果都不是很好。我们的青少年球员有的甚至在场上只是走个过场,停留几分钟就被换了下来。这充分说明,政策与现实的脱节有多大。

  俱乐部不是不知道青少年球员是队伍的未来,可是它们不敢让青少年球员上场。因为对成绩影响太大。以恒大为例,早期巨额资金引进的球员都属于即时战斗型的,引进即发挥作用。后来,俱乐部调整了球员引进策略,要求限制引进球员年龄的限制,结果后期引进的球员效果明显要差了许多。究其原因,这种人员引进的思路,根本就不符合足球运动的规律。

  一个球员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会不断犯下各种各样的错误。不是没有出道即强大的球员,但这只是个例。在整个亚洲范围内,还没有出现这样天生强大的球员。就算是公认亚洲强队日本,全员效力欧洲联赛,它的队员也是在国内经历各种磨炼后,才成长到今天可以在顶级联赛与一流的对手同场竞技的。

  所以,俱乐部的经营,联赛的发展,是否可以多一些战略眼光,少一些功利性质,决定着不同的结果。中国有很多俱乐部一直在坚持青训,但是俱乐部在青训当中获利并不多。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青训的方向没有错,那么如何发挥青训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

  不论具体到俱乐部,还是到整个联赛,在经营过程中建立一个健康的经营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足球进入职业化之前,虽然中国足球脱离市场,可是成绩还是有一定保证的。青年球员也不断涌现。

  进入市场后,我们的投入越来越大,球员收入也越来越高。可是,足球竞技水平却直线下降。这说明一个道理,我们的钱没有花到正确的地方去。

  多年以来,一直有一个说法,就是加大青训投入。可是说来说去,却一直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一个球员的成长,是不能仅依靠训练的,还需要足够的比赛。我们国家很大,但足球联赛规模并不大,且入门门槛太高。这种情况下,在球员运动周期与青训周期出现矛盾时,即使培养了青年球员,也没有机会上场比赛。强行淘汰老队员,这是一种年龄歧视,也不符合体育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增加联赛参赛的队伍,降低职业足球的门槛,让所有想踢球的人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踢上球。然后,在密集的比赛中选拔那些脱颖而出的人才。

  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搞职业足球的门槛,要求俱乐部拥有什么样的条件,这件条件有时过于苛刻。把很多愿意踢球人挡在门外。我们一直说中国的足球人口少,可是想没有想过多少想进来的人,是被我们自己挡在门外。

  在很多国家,低级别联赛的球队人员多数都是兼职踢球。他们不需要符合什么入门条件,只要他们想踢,他们就可以踢。这才是足球的真谛。这才是正确的足球经营理念。

  中国足球职业化二十多年,仍然没有实现健康的造血功能。俱乐部几乎都是亏损经营,依靠外资注入实现运转。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足球产业会被优先抛弃的原因。因为在投资人来看,这是个赔钱的项目,是块不良资产。

  搞足球虽然会拥有一些社会资源,可是在经济选项下,最为本质的属性还是它本身的盈利属性。要是俱乐部每年可以收入较大金额,相信一定会摆脱现在的困境。现在足球的盘子这么大,产业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却还是实现不了自己供给,这个问题就不是大环境的问题,而业界自己的问题了。

  相信盲目的巨额资金投入之下,俱乐部也不会相信这些投入会回本。这种明显烧钱的经营方式,迟早会出现危机。现在出现问题比较大的俱乐部恰恰就是投资较大的俱乐部,这不得不引发深思。

  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实现营收平衡,才是整个联赛以及俱乐部的正确经营之道。营收平衡,这是一个基本的经营理念,我们都做不到,当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好在,现在还没有到最危险的时刻,我们还有时间去调整。让健康的经营结构,在整个联赛中生根发芽,相信中国足球的未来还是可期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