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疫情改变足坛商业生态 三种模式验证生命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5 11:00:0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在疫情并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欧洲主流联赛纷纷制定了重启时间表,这些联赛即便空场也拒绝无限期停摆下去,透露出一个无奈的事实:这些欧洲俱乐部真扛不下了。

  欧洲俱乐部并非无病呻吟,严重依赖商业收入的运营模式,让皇马巴萨这样的宇宙豪门,都在前期必须靠降薪来维持俱乐部的运转。

  在之前审视中国足球俱乐部运营时,笔者发现一个规律,就是长久运营的俱乐部背后必然有国企的影子,比如老牌豪门北京国安、山东鲁能, 还有新晋的上海上港,背后都是清一色的国企。

  国企的好处是旱涝保收,就算本集团亏钱了,来个国有资产注入,依然可以有钱,这就是国企的优势,另外很多国企往往占据垄断性行业,比如电力部门,像山东鲁能背后的“你用电我用心”的鲁能集团主业为电力,在这个后工业革命时代,无论生活还是生产,没有谁可以过上一天没电的日子。

  曾经以为国企是中国俱乐部市场化落后的表现,但是这次疫情让我明白了,即便市场真正发展起来了,比如后期职业联盟成立了,国企依然也必须是职业足球的重要力量。

  看看卡塔尔沙特这样的中东土豪,他们的足球联赛投资者就有国家主权投资基金这样的机构,背后也是国企的影子。

  中国的市场化虽然在不断的进展,但是纯市场运营似乎也有不足之处,缺点就是长久运营这块,由于中国的市场参与者财富波动比较大,有钱时那是土豪撒钱大方,没钱时直接想把俱乐部卖了。

  深圳健力宝和上海申花就是两个鲜活的案例,曾经夺得中超冠军的深圳队因为投资方撤资,都玩降级了,而上海申花短暂私有化运营不力后,投资人直接开启了超市模式,把主力核心能套现的全部套现走人。

  如果联赛都是这样的没钱就纷纷撤资,那这种联赛玩着玩着就散了,因此类似国企这样稳定性比较好的投资力量必须是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种模式就是皇马巴萨的会员制,如果俱乐部可以做大,会员基数比较大,靠纯会员收费也可以维持俱乐部的运营,只是疫情下缺少了球票商业周边收入后,俱乐部赚不了大钱,但是还是有会费这块相对温度的收入。

  当然以中国的国情及俱乐部的运营水平,会员制还是有些遥远,毕竟巴萨这样的俱乐部都是积累了一百多年才能玩出如今的会员制的会员数,中超也都没多少年的历史,想玩会员制可没那么容易。

  第三者模式是可以借鉴日韩俱乐部“平价薪水”的成功运营经验,日后中超若能避免薪资虚高,也将有利于联赛的长久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