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热搜第一5亿人围观:吃火锅前发了张照片躲过剧毒过年赶紧学起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6 15:00:4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不过生活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国家,“山珍”,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但一说起长相怪异、种类错杂的海鲜,换谁都有点怵。

  前几天引来5亿多人次围观、冲上了热搜第一的这条新闻,就多少能代表广大海鲜爱好者的心声:这是啥品种?有毒吗?可以吃吗?

  1月16日,网友在火锅店看到一只身带蓝环图案的章鱼,立马条件反射般地跑微博上找《博物》杂志鉴定。

  原来这是名列世界十大毒王第三位的蓝环章鱼,一只的毒素可以导致约20人身亡。

  看得围观群众一愣一愣的:原来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记住这个知识点,以后可以少死一回 ……

  说到短视频平台现象级科普节目“鉴定一下网络热门生物视频”,就不能不提到它背后的那个男人——全网坐拥超3500万粉丝的科普顶流、水猴子之父、狐主任——“无穷小亮”张辰亮。

  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博物》杂志副主编,《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前微博@博物杂志运营者。

  人家不仅社交媒体玩得贼溜,出的书也是本本爆款。7年前,《海错图笔记》一出,就被冠以“现象级”科普著作的称号,彻底打通了科普界和美食界壁垒。

  到2019年,《海错图笔记》已经更新了3本。2023年春节之际,断更4年之后,在广大海鲜爱好者的千呼万唤之下,《海错图笔记·肆》也即将出版。

  借着过年大家餐桌上海鲜的热乎劲儿,阿信今天就给你送上一份地地道道的中国海鲜大餐。

  带你领略中国广阔海域里那些神奇海洋物种背后精彩的故事,说说中国本土“海鲜”的那些弯弯绕绕。

  友情提示:今天的文末,阿信还为你带来了吉祥喜庆的《海错图笔记》专属主题红包封面,数量有限,赶快去领取吧!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民间画家,叫聂璜,其人相关记载少之又少,寥寥数语,甚至生卒年不详,然而有一件事情,不仅被乾隆、嘉庆、宣统等皇帝知晓并大加赞扬,更为后世后代津津乐道,那就是他创作的《海错图》。

  为了符合自己人设的定位,生物学爱好者聂璜,游历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实地考察了不同生态环境中各种水生物的习性,询问渔民,查询古书……

  终于在经过几十年积累以后,利用起他所擅长工笔重彩博物画技能,完成了这部描绘了300多种海洋生物、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的奇书《海错图》。

  所谓“海错”,并不是说它有海量的错误,“错”字实际上是表示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出典于《尚书·禹贡》:“厥贡盐公式,海物惟错”。

  《海错图》成书之后整整沉默了28年,直到雍正爷继位,才重现江湖。根据雍正四年的皇宫档案记载,太监苏培盛(对,就是《甄嬛传》里的那个苏培盛)把海错图带入了宫中。

  之后,乾隆、嘉庆、宣统等皇帝都翻阅过这部图谱。到了民国,由于日本侵华,故宫文物南迁,辗转中,全套四册书分了家。

  这本画谱里全是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说它是工笔画吧,动物的神态又十分卡通。说它是漫画吧,可又一本正经的样子。

  随着长大,小亮对海洋生物的兴趣越来越浓。阅读相关书籍、去各地沿海探访、在珊瑚礁海域浮潜、拍摄海生物的生态照、为杂志撰写策划海鲜类稿件、每到沿海城市必去海鲜市场遛弯儿,成了他最爱做的事。

  2014年,一听说《海错图》被故宫出版了,小亮立马跑到故宫神武门旁的售卖点,买了刚出炉的一本。

  翻阅之后,这扇新世界的大门彻底在小亮面前打开了。但他也同时发现,书中不靠谱的地方也有很多。

  《海错图》里的鳄鱼。身上的火焰是画上去的,推测可能为上贡所绘制的祥瑞。但聂璜以为是真的,画了下来。

  鹿鱼化鹿。聂璜认为海岛上的鹿是一种叫鹿鱼的鱼化成的,然而我们知道,不可能的。

  于是小亮不得不从文字和画中发现蛛丝马迹,辨别真伪,一步一步推理分析,从而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就像在破案一样。

  从2015年夏天开始,小亮决定: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

  在这期间,他除了翻阅各种资料外,还去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天津以及日本、泰国等地搜集素材、实地考证……这些年来,厦门,甚至已经小亮的第二故乡。

  《海错图》中说,鳓鱼头骨拼起来,“俨然一鹤”。张辰亮联系到一位擅做鱼骨标本的爱好者,对方用鳓鱼头骨拼成的鹤。图:《海错图笔记·叁》

  聂璜写书行文,就是在看到一个物种以后,去找物种所有资料,然后去探访渔民,去问他的朋友,自己观察标本,最后把这些都记录下来,再给出自己的分析。

  其实考证就是这么个流程。小亮跟聂璜做的可以说是一样的事情,只是建立在了更现代科学的基础上。

  比如大闸蟹的“闸”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其实大家都在聊,但是每个人都只是在抄。一搜大闸蟹是怎么来的,复制粘贴,一篇公众号推文就这么出来了,有时候复制的东西前后矛盾都不知道。

  小亮自己写的时候,就会去分析不合理之处,还要找其他人是怎么反驳这种观点的,最后两相对比,才做出一个判断来。

  小亮发现其中有一个学说,“闸”是一种抓蟹的工具,蟹簖。现代人认为以为这个东西已经非常常见了,但是考证的时候发现根本就不是,有些景区里的竹篱笆就假装是蟹簖。

  小亮发现只有溱湖那个地方才管大闸蟹还叫簖蟹,他就找到当地一个卖大闸蟹的商人,帮忙去渔业社问,最后才找到了一段老视频,是当时央视请一个老渔民让他现场搭了一个簖,这才把结构拍清楚了。

  在《海错图》里你会发现,聂璜当时无法解释一些现象,只能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等待后世有人能够解释。

  比如说《海错图》里边有一种鱼叫麻鱼,图画得很不清晰,几乎没有长成那样的鱼。

  但是按照文字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电鳐,这种鱼会放电,人一拿着就被电麻了,所以叫麻鱼。麻鱼是别人跟聂璜转述的,画出来就很失真。

  聂璜说说鱼身上长着虎纹,我去考证,发现中国长虎纹的电鳐其实只有一种,叫丁氏双鳍电鳐;它的纹饰多变,有点状的、豹纹的,也有虎纹。那最后就基本上可以确定,麻鱼就是丁氏双鳍电鳐。

  本着科学的考证精神,《海错图》中记载的300多种海洋生物对于小亮来说,工作量是海量的。

  2016年出版的《海错图笔记》,考证了36幅《海错图》原图。2017年出版了《海错图笔记·贰》,考证了40幅《海错图》中的原图。2019年的《海错图笔记·叁》考证了63幅原图。

  而《海错图笔记》系列的终结篇,《海错图笔记·肆》则耗费了小亮整整4年的时间。

  原因之一就在于好写的都在在前三本写完了,就剩一堆零零碎碎的物种,或者怪力乱神的生物:什么长六条腿的龟、长鸡冠子的鱼啥的。

  第四册虽然只有20篇文章,但每篇体量可不小 ,而且考证了94种《海错图》中的生物,比第一册和第二册的总和还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